何帆:怎么看一季度经济?要不要继续刺激 世界微动态

首页>资讯 > 正文
2023-04-25 12:13:39

来源:第一财经

上周,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炉,GDP增速4.5%。这比之前市场普遍预期的要高一点。


(资料图片)

谁的贡献更大?从总需求的角度来看,GDP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消费和投资代表了内需,净出口代表了外需。这就是常说的“三驾马车”。

哪匹“马”最卖力?

一季度最大的亮点是出口。3月当月,中国出口增速按照美元计价的话,增速是14.8%。按照人民币计价的话,增速是23.4%。

大超预期。不是小好,不是中好,是大好。

要知道,从去年10月开始,出口增速就奔着-10%去了。

公布出口数据当天,很多小伙伴把之前对经济增长的预测报告撕得粉碎。

可是,为啥出口这么猛呢?我打听了一圈,有两种主流的解释。第一种解释是,3月出口的货物其实是之前就签好的订单,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前两个月耽误了生产,所以集中到了3月。

第二种解释是,虽然发达国家的需求下去了,但是俄罗斯和印度的需求突然增加了,所以是个结构替代的关系。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个出口企业老板告诉我,看到这个数据,他觉得自己可能被踢出了外贸的队伍。

再看剩下的两匹“马”:投资和消费。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是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是5.8%。

乍一看,消费似乎更好。尤其是3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加了10.6%,增速很高。不过要注意,这是个同比数据,是跟去年同期相比的。去年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是-3.5%。这就是基数效应,上一期的基数低,这一期的增速自然就高。要是按照环比折算一下呢?那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3月消费的复苏情况似乎比前两个月还要弱一些。

投资内部分化很明显。看投资主要看三个方向: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

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比较好,一季度同比增速分别是8.8%和7%。这背后有地方政府的努力,也有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功劳。啥叫结构性货币政策?简单地说,就是“滴灌”,定点支持。比如说,央行对设备更新类再贷款的利率只有1.75%,很多银行为了享受这个优惠利率,都在加大对制造业贷款的投放力度。

房地产基本上还是躺着没动,一季度同比增速是-5.8%。新开工面积下降得更明显,一季度同比增速是-19.2%。房地产领域唯一改善的指标是竣工面积,一季度同比增速是14.7%。这说明现在房地产企业的头等大事就是“保交楼”,在不断地赶进度,拿地、开工之类的事情,等活下来再说吧。

从一季度的数据来看,我国经济确实在复苏。但是,一季度经济的复苏看上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劲。

分歧就来了:这种情况下,怎么看待接下来的经济走势?宏观政策要不要继续加码刺激?

有观点认为,现在的经济复苏才刚刚开始。理由是,从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在正式摆脱疫情影响之后,经济能够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恢复得比较快。所以,到了二季度经济复苏还会加快。稍安勿躁。政策要适度适量,小心经济过热。

也有观点认为,很难出现强劲的复苏,经济还会持续低迷。疫情给经济留下了很深的“疤痕”。无论是心理上还是财务上,大家还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才能走出疫情的阴影。所以,政策不能松劲,还得继续发力,刺激经济。

我看看左边,又看看右边,忽然发现,其实他们争吵的不是一个事。

打个比方你就明白了。

一个球掉到了地板上,你说它会不会弹起来?

当然会啦。就在球落地的那一瞬间,你就知道,它一定会反弹起来的。经济也一样,有跌就有涨。这就是乐观的理由。

顺便告诉你,二季度数据大概率也会很好看,所有指标的同比增速都会很高。当然,你也知道了,这是同比,是跟去年二季度比的。

再说掉到地上的球。这个球会弹到原来的高度吗?要是不给它一个新的助力,它是弹不到原来的高度的。你再想想,要是地板没那么硬,很松软呢?反弹的高度会更低。经济也一样,找不到增长新动力,经济反弹的力度就会更小。这就是悲观的理由。

那是不是一定要让球反弹到原来的高度呢?也不一定,看你自己开心不开心。

经济反弹呢?政府心里其实有个目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新增就业目标是1200万。这就是政策最终的目标。而要达到这个目标,球自己弹的力度肯定是不够的。

其实,球在没掉下去之前,也没有达到这个高度。

所以,政府肯定是希望有所作为的,一定会出台刺激政策。

我们该怎么刺激经济呢?围绕这个话题的分歧更大。

有人说财政政策要积极发力,多干基建都不够,最好还能多发补贴。马上就有人反驳,财政已经很困难了,要是让政府再借钱,等于寅吃卯粮,以后麻烦更大。

有人说货币政策要发力,得先把利率降下来再说。马上就有人反驳,利率已经不高了,再降的话,银行受不了,老百姓的存款也没有保障。

说来说去,最没有争议的政策就是推进改革。毕竟能改的领域实在是太多了:教育、医疗、养老、土地,随便一个领域,都有一大堆改革等着推进。

可是,改革总是要经历阵痛,才能见到效果的。改革看的是长期功效。宏观政策更关注的是短期的经济增长。

新冠疫情暴发之后,中国经济既遇到了总供给的冲击,经常停工停产,供应链受到了影响,生产遇到了麻烦;又遇到了总需求的冲击,封控没法出去消费,收入下降了不敢大手大脚消费。

哪个冲击更大一些?很简单,看物价水平的变化。要是价格涨,说明总供给的冲击大于总需求的冲击。要是价格不涨,说明总需求的冲击大于总供给的冲击。

不要说通货膨胀了,现在大家都开始担心通货紧缩了,那当然是总需求的冲击大于总供给的冲击。所以,要先做重要的事情,应该刺激总需求。

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受伤最大的永远是最底层的人,而经济改善的过程中,这些人往往又是最晚得到实惠的。保增长,归根到底就是保民生。

甚至不只是为了保民生,经济增长还有更多的重要意义。自行车只有蹬起来,才能保持平衡。慢下来,自行车就会倒。如果能保持持续经济增长,很多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难题,都可以在增长的过程中消化掉。如果增长放慢,很多原本看起来不是问题的问题,都会浮出水面,挡住去路。

(作者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熵一资本首席经济学家)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标签: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热讯制鞋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新华社电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发布《上海市密室剧本杀内容备案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并截至12月8日面向社会公众广泛征求意见。这
2021-11-19 13:46:03
《中国证券报》17日刊发文章《备战2022 基金经理调仓换股布新局》。文章称,距离2021年结束仅剩一个多月,基金业绩分化明显。部分排名靠前
2021-11-19 13:46:03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货车ETC发行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
2021-11-19 13:45:58
新华社北京11月17日电 题:从10月份市场供需积极变化看中国经济韧性新华社记者魏玉坤、丁乐读懂中国经济,一个直观的视角就是市场供需两端
2021-11-19 13:45:58
全国教育财务工作会议披露的消息称,2020年,中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达4 29万亿元,占GDP总量的4 206%,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
2021-11-19 13:45:48
如果你也热爱“种草”,前方高能预警!让你心心念念、“浏览”忘返的网络平台,可能早已成为一块块“韭菜地”。近日,据《半月谈》报道,有...
2021-11-19 13:45:48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描绘了未来5年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规划》指出...
2021-11-19 13:45:40
本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围围)2021年快递业务旺季正式拉开帷幕。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仅11月1日当日,全国共揽收快递包裹5 69
2021-11-19 13:45:40
人民网曼谷11月17日电 (记者赵益普)17日上午,中国援柬埔寨第七批200万剂科兴新冠疫苗抵达金边国际机场。当天,柬埔寨政府在机场举行了
2021-11-19 13:45:35
金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主体工程一角受访者供图依托清华大学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技术,金坛压缩空气储能项目申请专利百余项,建立
2021-11-19 13:45:35
视觉中国供图42亿立方米据有关部门预计,今年山西煤炭产量有望突破12亿吨,12月份山西外送电能力将超过900万千瓦,今冬明春煤层气产量将达4
2021-11-19 13:44:34
14省份相继发布2021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引导企业合理提高职工工资今年以来,天津、新疆、内蒙古、陕西、西藏、山东、江西、山西、福建、四
2021-11-19 13:44:34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18日电 (记者 谢艺观)“一条路海角天涯,两颗心相依相伴,风吹不走誓言,雨打不湿浪漫,意济苍生苦与痛,情牵天下喜
2021-11-19 13:44:31
近日,交通运输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货车ETC发行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到,对不具备授信条件的用户,商业银行可在依法合
2021-11-19 13:44:31
欧莱雅面膜陷优惠“年度最大”风波 涉及该事件集体投诉超6000人次美妆大牌双十一促销翻车?近日,因预售价格比双十一现货贵出66%,欧莱雅
2021-11-19 13:44:13
43 6%受访者会在工作两三年后考虑跳槽54 3%受访者认为跳槽对个人职业发展有利有弊如今对不少年轻人来说,想对一份工作“从一而终”不太容易
2021-11-19 13:44:13
超八成受访青年表示如有机会愿意开展副业 规划能力最重要64 4%受访青年指出做副业跟风心态最要不得如今,“身兼数职”已成为年轻人当中的
2021-11-19 13:44:01
发展氢能正当其时【科学随笔】氢能是一种二次能源,它通过一定的方法利用其他能源制取,具有清洁无污染、可储存、与多种能源便捷转换等优点
2021-11-19 13:44:01
“千杯不醉”的解酒“神药”能信吗?专家:网红“解酒药” 其实不算药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酒一直是国人饭桌上至关重要的存在。尽...
2021-11-19 13:43:57
最新文章

相关推荐